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聚焦万亿级资金!重磅会议明确
发布时间:2024-12-19 11:52:50
  |  
阅读量: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近些年中国政府投资基金规模逐年攀升。如何用好用活政府投资基金,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1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了该话题。会议提出,研究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并要求“防止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责任机制”等。

回顾过去数十年,政府投资基金经历过快速发展期,因其资金规模大、政策导向性强、风险承受能力高,被视为支持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产业培育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当一些社会资本担忧风险而裹足不前时,政府投资基金有望起到补位效果。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政府投资基金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部分政府投资基金主体对相关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晰、发展定位不准或不够规范,存在“募不到、投不准、管不好、退不出”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基金运行效率不高、重复建设等问题;此外,有部分已设立的子基金募集资金中有大量结存未用,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那么,如何更好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特别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呢?

首先,要厘清政府投资基金的定位和初衷,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对于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政府投资基金提供的支持能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落地,并进一步协调整合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项要素资源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聚集。换言之,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重在引导。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的政府投资基金过度追求规模,把基金本身的“量”而非带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成果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又有的地方过度追逐所谓的“杠杆效应”,导致“引导”异化为“被引导”。下一步,要更好与社会资本合作而非“互斥”,进一步规范运作,设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经营管理机制以及风险管控机制,提高投资决策专业度和独立性;同时,更要发挥政府资源整合的优势,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做好项目筛选,兼顾产业发展与长期投资收益。

其次,基金设立和投资要因地制宜,避免重复建设。政府投资基金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效率越高、越能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越好。部分地区本身的产业发展项目少,部分基金只空有目标募资额的架子,却无法实现募资,造成财政资金和人力物力浪费。各地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时,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在选择项目时加强投向管理,制定负面清单,杜绝对热门产业、热门项目的“一哄而上”。

再次,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多元化退出渠道。本次会议提出“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责任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改善考核机制。实际上,投早投小投新天然要面对高风险,因此在考核机制方面要避免单个项目考核,可根据市场化运营规律,实行项目“打包”考核,同时明确容错免责的边界,尤其是提升对创新性投资项目失败的包容度;此外,政府投资基金要更好“引导”,就要真正把资金用在“小、早、新”的项目上,及时退出。一方面,对投资进度慢、返投不高的基金,采用“停、缓、退”等方式及时降低出资;另一方面,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IPO或鼓励发展S基金,推动科创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并购和基金份额转让的方式退出。

应当看到,政府投资基金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科技企业的孵化者,也是资源的聚合者和社会资本的引导者。我们期待最大化政府引导基金“耐心资本”的效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热点关注| 算力也能云化布局?看无锡如何玩转“城市智算云平台”

下一篇:行业动态| 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