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第三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首次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改变了多年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实融合)的提法。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合”,这是准确地把握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基本规律的重大战略调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以实体经济为驱动和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应当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不是盲目的数字化应用,而是以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为基本要义。因地制宜地实现以实体经济需求为牵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目前,我国数字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领先于数字化生产关系,工业时代形成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时代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数字产业化,尤其是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不断创新数字化生产关系,以适应数字化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推动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关键在于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第一,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这需要提升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手段的数智化水平,提升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对象数字化应用水平、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得到各种社会因素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支持。
第二,加强和完善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决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数智化时代,作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重要支撑的基础设施,必须能够提供先进的数智化支撑能力,不仅要加快演进升级、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而且要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和融合赋能,全面支撑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第三,加快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决定》进一步明确:“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在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具有“数智”技术专业技能,也熟悉行业、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第四,建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目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上,服务商服务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服务商的集成能力、智能化能力不足,特别是缺少行业和产业的实践经验,亟须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应当指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看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行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但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不高,其中主要原因是服务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
《决定》强调:“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本质是让数字技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入实体经济,不断孕育出更多新技术、新主体、新产品。建议构建全国一体化的5G+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支撑,大力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